央行连续10日暂停逆回购 短期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大

2019-07-09 09:18:29 整理 央行,利率,回购,降息,流动性 央行,利率,回购,降息,流动性

目录: 摘要 【央行连续10日暂停逆回购 短期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大】7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金融机构缴存法定
摘要 【央行连续10日暂停逆回购 短期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大】7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这已是央行连续第10日未开展逆回购。而在6月17日至6月21日央行连续5天开展14天期逆回购于本周集中到期。鉴于央行本周未进行投放,故累计净回笼资金3400亿元。(证券日报)

  7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这已是央行连续第10日未开展逆回购。而在6月17日至6月21日央行连续5天开展14天期逆回购于本周集中到期。鉴于央行本周未进行投放,故累计净回笼资金3400亿元。

  “虽然央行连续10天暂停逆回购,但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价格指标看,当前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数量指标看,流动性保持相对平稳,6月份实现净投放275亿元,M2增速逐渐回升。从价格指标看,DR007利率不断走低,目前只略高于2%。可见,在国内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利率波动走低和美联储暂缓加息背景下,此时没有必要继续向市场投放短期流动性。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6月份的最后一周央行便没有开展逆回购,从央行公告的措辞来看,连续5天均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而进入7月份以后,央行的措辞均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对流动性措辞的变化,是否能代表央行近期将会在公开市场上有所操作?

  从资金面来看,7月份扰动因素较多。除了逆回购的到期外,7月13日和7月23日还分别将有1885亿元和5020亿元的MLF到期。同时,本月还处于集中缴准、缴税高峰期。此外,7月15日,定向降准第三次实施将释放8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后期央行会通过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对于到期的MLF也可能会进行续作。并且从年初的操作来判断,央行可能要进行年内的第三次TMLF投放,一定程度上流动性的起到补充。

  结合7月份以来美联储降息预期抬升,市场普遍关心央行是否会进行降准降息。对此,温彬认为,短期内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如果央行7月份开展TMLF操作,可能会把TMLF利率进行调降。一方面原因是现在确实需要把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进一步保持联动。另一方面,今年主要任务之一还是要降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关报道】

  市场对下半年货币政策关注点逐渐聚焦 会否寓利率市场化改革于调控中?

  时间已经行至2019年中段。在平稳“护驾”资金面度过半年时点后,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将如何?

  从近期召开的会议以及高层表态看,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不会改变,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这一基调下,市场人士和分析人士的关注点逐渐聚焦于一处——即利率市场化尤其是贷款利率市场化会否在下半年有实质性突破,并伴随着市场利率下调?

  回顾今年上半年,央行两度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但是手法均有所创新:第一次是1月份,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MLF),分两次实施;第二次是5月份,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于5月、6月和7月分三次实施到位。

  两次操作,都充分体现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特色,具有明显的“定向”的味道。而且,两次操作细分为五次实施到位,可以看出央行稳妥有序地释放资金的目的,避免“漫灌”,坚定“滴灌”。

  政策的效果也逐渐显现。上半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降。“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风险防控稳妥果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总结。

  关于下半年货币政策,毋庸置疑,目前来看货币政策的工具箱还是丰富的。央行行长易纲6月上旬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指出,中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政策工具箱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上述二季度例会也指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至于具体的操作,近期市场上多了一些“降息”的建议。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指出,流动性分层和隔夜利率进入“0时代”意味着,数量工具效率有限,全面降准的概率越来越低,未来可能只是在“三档两优”之中修修补补。而全球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国内外因素共同提高降息预期。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降息时点选择应重视外部风险。

  伴随近期“利率市场化”在政策文件、公开报道中出现的频次增加,市场也在猜测,年内央行会否寓改革于调控中,深化利率市场化与降低市场利率同步进行。回顾2012年至2015年期间,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过程中,寓改革于调控之中的做法并不少见。

  6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推动银行降低贷款附加费用,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易纲5月在中债指数专家指导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在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央行存款基准利率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贷款利率实际上已经放开,但仍可进一步探索改革思路,如研究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等。

  兴业研究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两轨并一轨”可能在近期加快推进,具体路径可能是在保留现有的贷款基础利率(LPR)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培育其市场化报价机制,让LPR“动起来”,引导LPR与货币市场利率加强联动,下一步可能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

  明明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利率并轨渐近,价格工具优于数量工具,利率并轨配合适当下调政策利率,可以更好地传导到实体经济。他预计,若美联储降息,降息将成为选项,首先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即逆回购和MLF,或者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利率跟随下调。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发展,形成LPR引导贷款利率的机制。

  依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态,李超判断,降息如果落地,可能的操作是两步合成一步(两步为:第一步是取消贷款基准利率,引入LPR作为新的贷款定价基准;第二步是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LPR降低,从而达到降息目标,也就是同步降低逆回购、MLF政策利率10BP-15BP)。通过这样的操作,既实现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又将利率市场化的长期改革目标向前推进了一步。(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央行,利率,回购,降息,流动性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央行,利率,回购,降息,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