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转设背后,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什么启示?

2020-10-19 13:00:15 整理 独立学院,高等教育 独立学院,高等教育

目录: 2020年5月,教育部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独立学院在今年年底以前完成转设工作方案,大力推进转设工作。至此,独立学院从2000年左右起步发

 2020年5月,教育部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独立学院在今年年底以前完成转设工作方案,大力推进转设工作。至此,独立学院从2000年左右起步发展,到2020年已经走过了短暂的20年发展历程。

20年来,独立学院从无到有,从零星办学到遍地开花,从弱小到发展壮大,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写就了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等教育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形势的发展和现实条件,独立学院这一高等教育事业特殊形态的办学形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要求。于是,独立学院纷纷开始转设工作,有的转为公办本科院校,有的转为民办本科院校,有的则停止办学。无论是以何种方式结束使命,在不久的将来,独立学院终究会成为过往。

独立学院转设背后,尤其是停止办学的背后,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对于其他高校有何警示作用?对于今后办好高等教育有什么意义?都是作为高等教育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小编认为,独立学院转设的背后至少在2个方面可以为今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启示。

一方面 :高校自身发展应该追求小而精,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

从目前已经转设的独立学院来看,具有办学规模适中、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较高、学科专业适应社会需求等特点。反观现在的高校发展情况,贪大求全是国内不少高校发展的共同特点,这些高校往往追求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数量众多、学生人数规模大。尤其是在专业设置上,喜欢追逐热门,不切实际,匆匆上马“急需专业”。

殊不知,一所高校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并不是光靠比拼学科专业数量,更不是比拼学生人数多少,实际上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每年仅招生本科生80人,办学规模在医学类院校中属于“精细型”,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医学培养的“顶级地位”。

高等教育

还有的学校喜欢提出诸如“教学研究型大学”“多科性综合研究型大学”等发展目标,实际上都是只能满足宣传上的需求,如果都变成了研究型大学,那谁还来培养应用型人才?

正如打仗时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样,一所高校的发展也要集中优势资源去打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例如深耕优势专业,发展特色学科,而不是刻意为了办学规模而分散精力发展自己不擅长的学科专业。此外,还要尤其重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决定一所高校发展的命脉所在

转设为公办本科院校的独立学院,无一不是具有众多高水平专职教师的学校,而停止办学的独立学院实际上是“校中校”,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师资队伍。从这点来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实际上决定了一所高校发展的命脉。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也是影响学校社会声誉的主要因素。一所大学除了要有大楼、大校园,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师。只有集聚了一批大师,才能带动学科专业发展,才能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更出彩,才能促进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高等教育

现在有的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西部地方院校甚至多年没有招聘到一个全日制博士。这种现象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将会使得高教资源的不平衡性问题更加加剧,进而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独立学院转设背后,你有何看法呢?请留言评论吧!

小提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独立学院,高等教育 推荐文章:
推荐不满意?点这里  ››  

独立学院,高等教育